2009年1月,國美電器正式聘任嘉誠亞洲為顧問,并向一些投資機構發(fā)出邀請。短短一個月時間,包括復星集團、弘毅投資、貝恩資本、摩根士丹利、KKR、厚樸投資管理公司、華平基金、凱雷在內的多家國內外投資機構,都與國美進行了正面接觸。
期間,黃光裕曾發(fā)來親筆信表示:“公司缺錢,可以降低股權,但不能失去控制權。”
2010年4月6日,經過3個多月的初選后,國美電器向多家競購單位公布了一份入圍者名單,貝恩資本、華平基金和KKR名列其中。
“黃總傾向于國內的投資機構,他認為復星和弘毅投資都比較穩(wěn)健,又具有產業(yè)運作經驗,黃總更傾向于弘毅投資。”黃氏家族代理人向《財經國家周刊》記者回憶說,“但對于弘毅投資,陳曉一直以沒時間等借口拒絕進一步接觸。”
根據國美電器的內部人士回憶,初期主導談判的是陳曉。在上述入圍的三家機構中,陳曉與貝恩資本的董事總經理竺稼頗熟。竺稼曾任摩根士丹利中國區(qū)主席,曾經與永樂簽訂對賭協(xié)議,并幫助永樂成功登陸香港資本市場。
4月底,黃光裕開始向董事會傳達自己的意見。不久,主導與機構投資者談判的代表也由陳曉轉向了董事王俊洲和魏秋立。王、魏二人都是黃的舊部,跟從黃多年。新的融資方案增加了融資資金、增加發(fā)行新股的規(guī)模,并提出了發(fā)行可轉債以及增發(fā)配股的內容,入圍者感到風險太大,華平基金和KKR退出。
經過大規(guī)模的盡職調查,與國美電器團隊的40多人單獨溝通,對客戶、消費者及主要供應商進行訪談,6月1日,貝恩香港主管Jonathan Zhu帶領的談判團隊,與國美電器管理層開始了“排他性”的獨家談判。
2009年6月22日,國美電器發(fā)布公告說,已和貝恩簽訂投資合作協(xié)議,貝恩投資以18.04億港元認購國美新發(fā)行的七年期可換股債券,其另一聯(lián)屬公司BainCapital Glory II Limited將獨家包銷有關公開發(fā)售的股份;同時,貝恩投資將獲得三名非執(zhí)行董事席位。
另外,國美同時向符合資格的現(xiàn)有股東提出公開發(fā)售,以每100股現(xiàn)有股份獲發(fā)18股新股,認購價為每股0.672港元。該融資方案為國美帶來不少于32.36億港元的資金。
事后有參與國美電器此次融資的投行人士說,“PE的想法很簡單,一步到位,增發(fā)20%新股,把黃光裕的股權稀釋到最小。但是黃堅決不同意增發(fā)新股20%,僅同意增發(fā)10%。根據此前KKR、華平、貝恩的私下約定,增發(fā)20%是三家機構能夠接受的底線。由于風險過大,華平和KKR選擇了退出,貝恩卻接受了新的方案。”
“貝恩實際上是吃了一口‘夾生飯’”,也為后來的種種沖突埋下了禍根。”上述投行人士表示。
破裂的談判
貝恩擁有三名非執(zhí)行董事席位,讓黃光裕感到了威脅。早在2006年2月,華平基金通過認購國美電器發(fā)行的1.25億美元可轉換債券及2500萬美元認股權證,約占國美電器9.71%的股份,成為第二大股東的時候,僅委派一名非執(zhí)行董事孫強進入國美電器的董事會。
后來的事情出乎所有人的意料。2010年5月11日,在國美電器召開的股東周年大會上,幾乎所有人都認為,這是一次“例行公事”的投票,很多機構沒有派人參加。但是,下午兩點半開始的投票結果卻讓人瞠目結舌,黃光裕夫婦在12項決議中連續(xù)投了五項否決票,導致委任貝恩投資董事總經理竺稼等三名前任董事為非執(zhí)行董事的議案未能通過。
活躍投資界多年、經驗豐富的竺稼,在與國美電器簽訂融資協(xié)議時已經考慮到類似的情況發(fā)生,他在協(xié)議中已明確:國美電器需盡力確保貝恩資本方面的董事人選,并且不得提名任何人接替貝恩資本所提候選人。如果國美電器違約,貝恩有權要求其以1.5倍的代價即24億元贖回可轉債。
在和機構投資者緊急溝通后,當晚,國美電器召開董事會,一致同意委任貝恩的三名前任董事加入國美電器董事會。僅12個小時后,國美電器就推翻了股東大會的決議。
“這個結果在黃總的預料之中,否決貝恩三人進入董事會只是想敲山震虎。”黃氏家族代言人向《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講述了黃光裕當時的想法。
共7 頁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來源:財經國家周刊 魯菲 王小波 王春梅 責編:筱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