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紅餐網(wǎng) 翟彬
冠以“地攤、地桌、市井、街頭、路邊”名稱的餐飲店不斷涌現(xiàn),大有“萬物皆可地攤”的趨勢。為什么餐飲品牌們開始熱衷于把自己打扮得“土味十足”?
最近一段時間,家門口突然多了一堆非常“接地氣”的餐廳,它們的裝修風(fēng)格雷同,畫風(fēng)也很統(tǒng)一:清一色的矮板凳、“破”桌椅、搪瓷缸、灰白墻,外加80年代的明星海報,很多店里還外加一個大大的“破”字。
盡管這些店經(jīng)營的品類各不相同,但名字卻高度類似:地攤火鍋、市井烤肉、路邊串串、街頭麻辣燙……一股濃烈的“市井風(fēng)”撲面而來。
從去年開始,餐飲圈就刮起了“地攤風(fēng)”,以“現(xiàn)炒和親民”為特色的貴州現(xiàn)炒豬油地攤火鍋席卷全國,并由此帶動了對“傳統(tǒng)街頭餐飲”的升級與改造。
一時間“地攤烤肉、地攤火鍋、地攤麻辣燙、地攤打邊爐、地攤螺螄粉、市井羊肉館、市井地方菜、市井豆沙乳”等等一系列冠以“地攤、地桌、市井、街頭、路邊”名稱的餐飲品牌不斷涌現(xiàn),大有“萬物皆可地攤”的趨勢。
這波“地攤風(fēng)”來勢洶洶,在抖音上,僅“地攤火鍋”這個關(guān)鍵詞的話題量就高達(dá)4.1億次,“市井火鍋”也有1.4億次的播放量;在小紅書上,“地攤火鍋”也有超過1萬篇筆記。
“地攤風(fēng)”如此地流行,不由地讓我們思考兩個問題:
1、為什么餐飲品牌們這么熱衷于把自己打扮得“土味十足”?
2、為什么以往平凡無奇的“街頭美食”,如今反而“破破惹人愛”?
“地攤風(fēng)”流行的三個原因
“地攤風(fēng)”能夠如此流行,表面上看,主要得益于品牌對傳統(tǒng)“地攤餐飲”進(jìn)行的升級。
比如“地攤火鍋”,首先在場景上,將地攤的低桌椅、矮板凳保留了下來,氛圍感十足;現(xiàn)炒的煙火氣也有別于傳統(tǒng)川式火鍋,滿滿的儀式感;再加上飲料、甜品、主食等產(chǎn)品矩陣的設(shè)計,讓消費體驗更加豐富。
如果從“底層邏輯”來看,“地攤風(fēng)”流行還在于其滿足了以下三個條件:
1、幾乎全民都有“地攤情結(jié)”
疫情三年,不但帶火了“露營”,更成就了“地攤”,“全民擺地攤”成了今年最火的話題之一。在小紅書上搜索“地攤”,有高達(dá)34萬條筆記;在抖音搜索“擺攤”,話題量甚至超過150億次。
尤其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后備箱地攤夜市”成了最火、最in的“輕創(chuàng)業(yè)”項目,吸引著無數(shù)的斜杠青年前去擺攤和打卡,“地攤咖啡、地攤檸檬茶”堪稱今夏最受歡迎的地攤美食。
而地攤?cè)绱嘶鸨,主要還是因為疫情的反復(fù)和常態(tài)化使得大家非常向往、追求“開放空間”和“煙火氣”,因此當(dāng)久違的地攤再次出現(xiàn),充滿煙火氣,沒有距離感,也沒有約束,年輕人被壓抑的情緒就得以全面釋放。在地攤上,不論身份地位,不管賺錢多少,一把烤串、一口啤酒,眾生平等。
而各類地攤火鍋、市井烤肉、路邊串串等品類趁勢承接了這個“消費場景”,把室外的體驗搬到室內(nèi),讓消費者可以“假裝”在地攤,“假裝”在露營。
2、“地攤風(fēng)”暗合“消費降級”的趨勢
過去一年餐飲行業(yè)面臨著疫情反復(fù)、行業(yè)內(nèi)卷和消費乏力的三重壓力,同業(yè)競爭加劇,打折促銷成為常態(tài),就連高高在上的米其林、黑珍珠餐廳也開始“貼地飛行”,消費降級已是不爭的事實。
而被冠以“平價、親民”標(biāo)簽的“地攤餐飲”正好迎合了消費者追求“好吃不貴”的心理,自選的形式,加上小份的食材,基本能做到豐儉由人,消費沒有壓力。
3、“地攤風(fēng)”符合創(chuàng)業(yè)者“低投入”的預(yù)期
以火鍋、烤肉為例,相比起大型連鎖品牌動輒五六十萬,甚至上百萬的加盟費來說,地攤火鍋、市井烤肉等品牌的加盟費大部分在十幾萬左右,啟動資金少,創(chuàng)業(yè)壓力小,在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條件下,風(fēng)險也相對可控。
再具體點講,首先,“地攤風(fēng)”的門店面積普遍在100平以內(nèi),房租壓力較。涣硗庀袷堑財偦疱、地攤麻辣燙、市井烤肉等都采用“自選或者半自助模式”,人工成本也相對可控;還有就是在裝修的投入上沒那么大,因為走的本身就是“地攤風(fēng)”,裝修上適度“簡陋”消費者也是能接受的。
正是因為相對低的投入,“地攤餐飲”成為這兩年炙手可熱的加盟項目,像是去年借助抖音大火的“七七地攤火鍋”,去年3月才在長沙開出首店,目前就已經(jīng)開出了150多家店。其他的像是壇子李地攤烤肉、英雄故事地攤烤肉、椒太后地攤麻辣燙等品牌基本上也都在去年開始爆發(fā)式增長。
這波“地攤風(fēng)”還能刮多久?
毋庸置疑,這波“地攤風(fēng)”確實給許多小品牌提供了一次品類升級的機(jī)會:從街邊進(jìn)駐到商場,從單店發(fā)展到連鎖品牌,從地方擴(kuò)張到全國,甚至讓一些消失很久的品類重回我們的視野。
比如“地攤麻辣燙”,它的回歸就讓很多人重新找回了“學(xué)生時代,圍爐而坐,花小錢解解饞”的記憶。
但是,隨著入局的品類越來越多,發(fā)展的速度越來越快,“地攤餐飲”也陸續(xù)暴露出不少問題:
1、價格“刺客”
以豬油地攤火鍋為例,在其發(fā)源地貴陽,大部分地攤火鍋的客單價都在40元以下,屬于典型的平民美食。而在網(wǎng)紅品牌“七七地攤火鍋”的總部長沙,客單價基本在65元以上,跟主流火鍋品牌的客單價相差無幾,很難說實惠。
去年靠著“破爛風(fēng)”火遍全國的“破店”,人均也在120元以上,這個客單價離“網(wǎng)紅”很近,離“地攤”很遠(yuǎn)。
其他的像是北京的曉燃地攤烤肉、林記港式地攤打邊爐等品牌客單價也都在80-120元之間,這個價格肯定比大品牌要低一些,但絕對算不上親民,因此在社交平臺上,不少網(wǎng)友也把“地攤餐飲”稱之為“地攤刺客”。
共2頁 [1] [2] 下一頁
關(guān)注公號:redshcom 關(guān)注更多: 餐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