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商家自曝遭遇某電商平臺“二選一”。
“二選一”是不同平臺間的“口水戰(zhàn)”,還是真的存在?
隨著今年“雙11”臨近,電商平臺的“二選一”話題又熱了起來,而且出現了新現象:以前,往往是一家平臺“控訴”另一家平臺,被控訴者沉默不語;但今年,天貓、京東、拼多多等多家電商平臺均主動發(fā)聲,表達他們對“二選一”的態(tài)度。
有的平臺說“二選一”是偽命題,是博眼球的“碰瓷”炒作;有的平臺卻說“二選一”涉嫌壟斷,絕對存在。爭議間,記者聯系到自認為被“二選一”的商家代表劉先生,聽他講述近日的遭遇。
開門做生意只能選一個平臺?
在同意接受采訪前,劉先生顧慮重重:“要是被平臺知道了,我就完了”。在記者答應他隱去具體的平臺信息和品牌信息后,他才開始敘述。
“就在各平臺啟動‘雙11’預熱的時候,甲平臺與我們對接的工作人員來電,要求我們在兩天內關掉我們開在乙平臺上的店,不然就要對我們采取‘措施’。”劉先生說,他們在多個電商平臺上開有官方旗艦店,其中甲平臺和乙平臺的銷量總額超過9成,不過甲平臺的銷量是乙平臺的一倍。本來多個平臺做生意對品牌來說是件好事,卻不料在今年“雙11”前接到了甲平臺工作人員發(fā)出的“關店通知”。
“只給我們兩天時間考慮!才兩天!”劉先生覺得,且不說“二選一”本身是否合理,甲平臺工作人員給出的時間期限已經很不合理,“我們也不算小企業(yè)了,任何決策都要經過內部討論。甲平臺和乙平臺對我們都很重要,所以接到通知后,我們一邊內部討論到底要不要關店,一邊派出員工前往甲平臺總部,希望與他們的工作人員當面溝通,給我們多些時間。沒想到,甲平臺的工作人員對我們閉門不見。”
劉先生說,由于時間太短,品牌無法作出“到底選誰”的決定:“打個比方吧,假設我們公司有100個員工負責電商業(yè)務,那么90個員工是為甲平臺和乙平臺服務的,按照2:1的銷售額比例,那就是60個員工為甲平臺服務,30個員工為乙平臺服務。隨便關掉哪家店,都會影響不少數量的員工。雖然甲平臺目前的銷售額不少,但我們在乙平臺的發(fā)展勢頭也比較好,放棄哪邊都對我們不利。再說,開門做生意,為什么只能限定在一個平臺呢?”
自然搜索排名一落千丈
因為沒有按時關閉在乙平臺的旗艦店,劉先生很快體會到甲平臺工作人員所說的“措施”是什么:當消費者以品牌關鍵詞在甲平臺搜索商品時,排名靠前的產品均來自經銷商,官方旗艦店排名很靠后,“這肯定不是自然排序的結果。因為自然搜索排序是綜合銷量、服務、評價等各種因素后得到的結果,按照我們的經營情況,我們在自然搜索中的結果都是靠前的。絕不可能在兩天內一落千丈!”劉先生還試圖與甲平臺的工作人員溝通,卻得不到答復。 共2頁 [1] [2] 下一頁 關注公號:redshcom 關注更多: 二選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