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晚,蘇寧易購發(fā)布公告,將出價48億元人民幣收購家樂福中國80%股份的,成為其控股股東,法國家樂福集團持股比例降至20%,退居次席。
業(yè)內外一時震動。
曾經的中國超市狀元,為何會從萬人仰慕的巔峰,跌至插標賣身?
沃爾瑪、樂購、百思買 (best buy) 、家得寶 (Home Depot) 、特易購(Tesco)、ASOS、瑪莎(Marks and Spencer)等外資零售巨頭,當初蜂擁搶灘中國市場,現在為何集體敗退?
大潤發(fā)、永輝超市等市場競爭的優(yōu)等生,為何要抱互聯網公司大腿?
簡單一句“水土不服”,顯然并不能探尋到外資大鱷們翻車的根源,也難以窺見中國零售市場掘金機會的潮起潮落。
一切要從24年前外資零售巨頭開始搶灘中國市場說起。
24年前的“偷渡”
1995年,北京市朝陽區(qū)靜安里的中國國際展覽中心,一家叫“創(chuàng)益佳商場”的大超市開張了。附近靜安莊、左家莊社區(qū)的老北京人以為又是一家國營超市,實際上它是全球第二大零售企業(yè)家樂福(Carrefour)在中國的第一家門店——創(chuàng)益佳店。
嚴格來說,家樂福進入中國市場不是堂堂正正地登陸,其過程更像一場精心策劃的“偷渡”。答案很簡單,當時獲得中外合資零售牌照的僅有燕莎一家,家樂福很難拿到牌照,但又迫切想測試中國市場的含金量。
于是,家樂福和當時的中創(chuàng)商業(yè)管理公司合資注冊樂佳創(chuàng)商業(yè)管理公司,并同時注冊創(chuàng)益佳商場。雙方的合作定位是,家樂福是國外先進管理技術的輸出者,負責管理創(chuàng)益佳商場,只收取管理費,同時展示家樂福品牌,商場的老板是中方,獲得絕大多數收入。
家樂福如此隱忍,是因為已有不少跨國公司借中國市場大發(fā)橫財,甚至起死回生。“肯德基”是美國眾多快餐品牌的一員,影響力完全無法和麥當勞相提并論,但1987年率先進入中國后,成功蛻變?yōu)橐粋國際大牌,儼然和麥當勞平起平坐。
德國大眾汽車因為最早進入中國,在90年代中期成為中國國民車,老舊的桑塔納賣出高端車利潤,讓大眾汽車被日本汽車胖揍時,還有一個堅實的利潤支撐點。
一個個金光閃閃的案例在告訴家樂福,進入中國市場宜早不宜遲。
而且,彼時的家樂福也面臨發(fā)展的瓶頸。
馬塞爾.富尼耶和路易.德福雷在1959年創(chuàng)辦家樂福公司后,首創(chuàng)的大賣場模式大獲成功。家樂福開心數錢的背后,是法國大量受沖擊的中小型零售商,他們向政府施加壓力,迫使政府在1972年立法對大賣場征收銷售額0.15%的專項稅,這筆稅收作為中小型零售商業(yè)主的養(yǎng)老補貼。如此一來,家樂福在法國背上了不小的包袱。
在中國撞上好運
重壓之下,家樂福不得不走出法國,大西洋對岸的美國土地肥沃,人民富裕,看起來是個不錯的選擇。經過在美國周邊國家的不斷試探,家樂福終于在1988年正式登陸美國,第一家店落子費城。
但在美國,家樂福遇到了沃爾瑪等強勁對手,經過5年搏殺,家樂福低頭認輸,關閉在美國的兩家門店,徹底退出美國市場。傷心之余,家樂福將國際戰(zhàn)略重心從美洲調整到亞洲,并將中國市場作為它的登陸首選地。
這一次,家樂福終于撞上了好運。
通過創(chuàng)益佳店的試探,家樂福發(fā)現中國市場的含金量非常高,手頭漸漸寬裕的中國老百姓很喜歡家樂福的大賣場模式,店內人山人海,而且全家推著購物車逛家樂福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每天早晨超市還未開門,外面已經早早排起手握現金等待購物的長龍。這在大賣場已經飽和的歐美絕不可能出現。
嘗到甜頭的家樂福中國的高層們開始坐著飛機在中國的天空飛來飛去,將創(chuàng)益佳模式精確復制到國內各大城市,不斷擴大版圖。
現在看來,1995年絕對是個神奇無比的年份,似乎帶著幾許冥冥天意。這一年的7月,從金融服務公司D.E.Shaw辭職不到一年的杰夫.貝佐斯創(chuàng)辦了亞馬遜,準備到網絡碰碰運氣。
也是在那一年,福建省閩侯縣一個叫張軒松的小生意人,用做啤酒批發(fā)賺到的100萬,在福州繁華的街頭開了一家叫“古樂微利超市”(三年后改名永輝超市),從名字就可以看出,他不是奔著暴利來的,店面也很小,僅100平方米。
至于現在大家耳熟能詳的大潤發(fā),當時八字還沒一撇,到大陸淘金還是兩年以后的事,而且其起步時經營大賣場還處于幼稚園的水平。
簡而言之,家樂福的對手們要么尚未出生,要么尚出于襁褓之中,不要說掀起什么風浪,連攪起一朵漣漪的能力也沒有。真正的對手是美國人山姆.沃爾頓創(chuàng)辦的沃爾瑪,它在一年后進入中國。
而中國13億人的市場,又完全容得下家樂福、沃爾瑪等外資零售巨頭并排跑馬圈地,巨頭們很快就享受到躺著賺的愜意時刻。
躺著賺
在上世紀90年代,外資企業(yè)光環(huán)明亮,更為重要的是,家樂福等外資零售巨頭,憑借其成熟的管理和先進的技術,帶給中國老百姓的體驗是顛覆式的:日用百貨品類豐富得令人發(fā)指,吃喝用玩一站式解決,價格比周邊小超市還便宜,定時發(fā)送的免費班車解決購物的交通難題。
總之,外資大賣場對跨過商品短缺期不久的中國人來說,是一種無法抗拒的誘惑。
現在的年輕人一有空就和手機粘在一起,當時的人卻是逛外資大賣場。“我曾把和家人一起逛家樂福的日子看做是‘家庭日’,從柴米油鹽到清潔用品、從鮮奶水果到小吃零食,幾乎每周一次,每次都是滿載而歸,那是我童年幸福的回憶。”北京日報做的一期采訪中,一位受訪人如是回憶。
外資零售巨頭們發(fā)現,只要大賣場的位置開在大城市商圈,就會出現兩條長龍:營業(yè)前,大門入口等待購物的長龍;營業(yè)后,收銀臺前等待結賬的長龍。
1996年8月12日,沃爾瑪在深圳的兩家門店開業(yè),立即創(chuàng)下深圳紀錄:開業(yè)一個多月,兩家店日平均營業(yè)額都超過100萬元,最高為200多萬元。
賺錢效應吸引外資零售巨頭瘋狂搶灘中國市場。1995年之后的4年間,除家樂福、沃爾瑪外,麥德龍、萬客隆、易初蓮花、好又多、歐尚、樂購等蜂擁而來,落腳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商業(yè)形態(tài)涵蓋大賣場、倉儲式超市等。
其中,早起的鳥兒家樂福步子更為激進,僅僅5年時間,在中國的開店數就達到56家,紅藍十字商標插滿了14個省份,緊隨其后的沃爾瑪開店數則為43家。家樂福在全球零售業(yè)的位置排在沃爾瑪之下,在中國市場卻力壓沃爾瑪一頭,是不打折扣的超市狀元。
表現在凈利率上,當時家樂福、沃爾瑪為代表的外資零售巨頭的凈利率平均為2.22%,是行業(yè)平均水平的1.68倍,更是國內零售企業(yè)的2.44倍。
但是,這還是在沒有對外資零售巨頭完全放開的情況下的業(yè)績,所以,當2004年我國全面開放零售市場后,外資零售大鱷們開始了更大一波的跑馬圈地。從2004年到2010年,家樂福開了141家門店,幾乎是以前9年開店數量總和的三倍。
沃爾瑪步子邁得更大,2004年之前僅在10省份開店27家,到2010年時開店數量暴增至219家,覆蓋24個省份。
外資零售巨頭們布好了局,杯中斟滿香檳,準備好慶祝第二次躺著賺錢的勝利。
然而,等來的卻是中國本土企業(yè)兇猛的進攻。
超市狀元遭受第一波打擊
在家樂福沃爾瑪開始喜滋滋數錢的時候,背后躲著緊盯著看的兩個人,一個是永輝超市的張軒松,一個是大潤發(fā)的黃明端。
起于草根的張軒松囿于實力單薄,在外資零售巨頭四處攻城略地、火爆各大商圈的1999年,將永輝超市的經營方向調整到生鮮市場,以避其鋒芒。這時的永輝超市,以“生鮮食品超市”這種全新零售業(yè)態(tài),打開了新的成長空間,在家樂福、沃爾瑪等大鱷處于巔峰的2009年,張軒松把永輝超市的門店數量擴張到107家,營業(yè)總額超過100億元。
100億元的銷售額看起來份額不大,但足以讓永輝超市堵死家樂福等大鱷的轉型通道。這個后面會提到。
雖然和張軒松同時起步,但和張的“井水不犯河水”的差異化競爭策略不同,大潤發(fā)的黃明端則是直接硬剛家樂福、沃爾瑪等巨頭。
創(chuàng)業(yè)早期,黃明端等大潤發(fā)高層沒有零售業(yè)經驗,完全是山寨巨頭們的商業(yè)模式。最初山寨萬客隆的倉儲經營模式,在大陸開到第三家店時,黃明端發(fā)現家樂福遠比萬客隆火爆,于是馬上指揮大潤發(fā)從倉儲模式切換到大賣場模式。
家樂福被列為大潤發(fā)的標桿后,倒霉日子就開始了,因為黃明端發(fā)現它的供應鏈存在致命短板。
沃爾瑪的利潤來源主要是買斷商品,零售后賺取差價,家樂福則不同,賺取零售差價僅是其利潤管道之一,對供應商的花式壓榨才是利潤大頭。根據媒體公開報道,家樂福收費名目之繁多,讓供應商深感恐懼和心驚肉跳,包括咨詢服務、配貨、條碼、新品上柜等近20種費用(詳細見圖片)。
多如牛毛的收費導致供應商倒貼家樂福。北京一生產廠家從2001年5月到2002年6月,供給家樂福的商品出庫價值25萬元,實際到賬9萬元,倒貼16萬元。更夸張的是,一家供應商為家樂福北京一家門店供貨20萬元,扣掉各種費用后,僅得到300余元人民幣,基本顆粒無收。
這種極盡盤剝導致供應商苦不堪言,也白送給大潤發(fā)趕超的機會。
大潤發(fā)也對供應商收取進場費等,但和家樂福等巨頭不同的是,黃明端把供應商看作合作伙伴,而不是肆意壓榨的對象。大潤發(fā)與供應商的合作模式通常是,與其訂立共同成長計劃書式的購銷合同,雙方緊密合作(包括從消費者需求調研、產品的設計、原材料采購、質量管理、生產控制、物流配送、分銷促銷等方面進行聯動),共同制造低價的瘋狂商品吸引流量,但又確保一定毛利率,保證雙方都有錢賺。
和供應商良好的合作關系成為大潤發(fā)的一張王炸,再輔以高效的門店執(zhí)行力,家樂福在中國市場的狀元地位終于在2009年崩塌,開店數量被菜鳥大潤發(fā)超過。到2016年,大潤發(fā)的平均單店業(yè)績?yōu)?.64億元,是家樂福的1.67倍。
被大潤發(fā)甩在身后僅僅一年時間,家樂福西安小寨店關門,這是家樂福第一次關閉在中國的門店,意味著這個曾經的超市狀元在遭受第一波攻擊后,開始走上潰敗道路。
共2頁 [1] [2] 下一頁
關注公號:redshcom 關注更多: 外資零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