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奢侈品關店潮仍在繼續(xù),一邊是快時尚利潤紛紛大幅下滑,買手店是否能占據(jù)天時地利逆勢突起?
由于諸多背景縱橫交織,中國零售業(yè)的發(fā)展頗耐人尋味,從加入WTO的2000年開始到現(xiàn)在互聯(lián)網(wǎng)+的15年間,零售業(yè)的業(yè)態(tài)越來越豐富,品類的更迭換代也極富時代性。
2000-2007還是以百貨、超市為主導的零售業(yè)態(tài),這種大而全的業(yè)態(tài)極大地滿足了人們基本的生活所需,外資百貨和超市在較短時間內完成了在中國的并購壟斷,但在基本需求得到滿足的情況下,這些業(yè)態(tài)漸漸滿足不了國人的“胃口”。
2008-2012是奢侈品牌在中國的華麗篇章,也可以稱為“logo時代”。奢侈品牌的出現(xiàn)釋放了人們壓抑已久的“崇洋”情結,滿大街都是經(jīng)典logo的“街包”,而國人更喜歡用奢侈品牌來彰顯自己的品位和身份。
2012-2015是快時尚的發(fā)力階段,快時尚取悅了一個更龐大的人群——那些等不起或者買不起大牌的消費者。這個階段美越來越變得沒有標準,再沒人愿意穿某種特別的標識,人們毫不猶豫地混穿,時尚正變得越來越民主,盲目的名牌崇拜時代已經(jīng)結束。
這個階段還有個特殊的品類——“輕奢侈品”,“輕奢”是介于奢侈品與快時尚之間的一個時尚品類,當快時尚品牌越來越多的BUG顯露出來,成本降低,品質變差,一部分白領對時尚和品質的雙重追求決定了其購物區(qū)間是在“輕奢”概念內上下移動的理性消費,他們愿意為了個性、舒適和時尚度付出相對可控的“更高價格”。它們定位中高檔,帶有獨特品位的生活體驗感受,正受到白領群體的熱捧。
時間進入2016,奢侈品牌們在忙兩件事:一是去LOGO化;二是關店;從‘被人知曉’時代轉變?yōu)?lsquo;低調展示’階段。在中國,奢侈品消費的 “審美疲勞”發(fā)生得太快,超出了之前的日本和歐美,是各大品牌始料不及的。而快時尚品牌們也在忙兩件事:下沉渠道和開店。與其說這是通過迅速增加門店數(shù)量來提升銷售額最直接的手段,不如說是比較無奈選擇。作為一些大牌戰(zhàn)略性補充的輕奢品牌也未形成氣候,局限在一線城市的環(huán)境中。而隨著中國消費者的消費心理也日漸成熟,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將目光轉移到個性鮮明的商品上,每個人都是個人形象的營銷行家,同時也是自己風格的設計師,眾多買手店和小眾設計師品牌也在迅速崛起。
買手店賣什么?
買手店說白了就是各種品牌的代理,但無論賣什么,賣的都是創(chuàng)始人對時尚和品位的定義。事實上,買手店是在品牌店和消費者之間加上了專業(yè)買手這一環(huán),通過買手的時尚判斷力和敏感度,以及對消費者的口味心知肚明,過濾掉不切實際的預算那部分,令整體時尚變得更前瞻更個性化更可行性。
因此,有人概括,如果說設計師們創(chuàng)造時尚,那么時尚買手就在操縱時尚。時尚買手在時尚界占據(jù)了非常前沿而重要的地位,即便是奢侈大牌也會將他們奉為上賓。買手甚至能賦予品牌第二次生命。
對的時間 對的出現(xiàn)
港派買手店是買手店在國內的奠基類品牌,但在第一輪的擴張中遭遇冷流。2006年,連卡佛在中國撤退的主要原因,與百貨商店相比,大部分買手店的商品價格較高,并非普羅大眾可以接受,因此營業(yè)額一直是買手店生存的最大挑戰(zhàn)。
但在新的市場需求之下,品牌龐雜而審美品位專一的買手店又在內地市場發(fā)起了第二輪競爭。此時,北上廣深的頂級商圈逐步成熟,二三線城市新商圈也在加緊開發(fā),開發(fā)商正費盡心思琢磨如何吸引更多人氣。RET睿意德認為,藝術氛圍濃厚的購物中心更熱衷引入買手店,既符合自身氣質,同時也能籠絡部分小眾人群。在引入買手店時,開發(fā)商甚至愿意提供裝修補貼、免租、合股等優(yōu)惠條件。在港派買手店的第二輪刺激帶動下,國內的買手店和獨立設計師品牌店也開始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生長。 共3頁 [1] [2] [3] 下一頁 寧波街頭悄然興起買手店 是百貨業(yè)轉型靈藥? 杭州商場引入集合店 買手店能成百貨轉型新出路? “魔鏡”試衣 自助收銀 “最任性”買手店來襲! 全球最大的買手店電商Farfetch 想來天貓雙11試水 去日本不應該錯過這家買手店 搜索更多: 買手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