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3日,有60年歷史的小寨新華書店包裝后重新開業(yè),新開業(yè)的書店在原有圖書的基礎上加入了更多自然時尚的元素,而且還取了一個洋氣的名字“新華里coffeebooks”。不僅如此,新華書店還宣布將入駐大唐芙蓉園南門對面的芙蓉新天地,今年5月份開業(yè),營業(yè)模式也與過去的新華書店不同。
盡管在網絡閱讀的沖擊、人們閱讀方式逐漸發(fā)生改變的情況下,過去一年當中,除了新華書店,西安還有不少的獨立書店、書吧誕生。連年遇冷的實體書店也看似到了“回暖”的階段,然而真的回暖了嗎?
連續(xù)幾日來,記者走訪了西安市內多家傳統(tǒng)和已經轉型的實體書店,得出的答案卻似乎沒有那么簡單。的確不斷有新的書店開張,但這種暖意有多大程度能被感受到,能否成為常態(tài),考驗的不單是實體書店的盈利模式是否可行,還有經營者的轉型決心。
面對巨額租金壓力 萬邦停業(yè)搬遷
現如今,手機通訊發(fā)展迅速,堅持閱讀對于很多人來說都困難,逛書店這種事就更顯得奢侈了,然而在愛書人的眼中,書店就好像一座烏托邦,也是一座城市的文化象征。
作為全國民營書店的典范,萬邦圖書城曾被書友評選為“一生必去的書店”,它曾無數次的出現在愛書人的筆下,它的人文氣息、文藝范兒讓愛書的人奔走相告,與其說是書店,倒不如說它更像是一個圖書館。
在這里,舉辦過讀書會簽售會,開過書法教室,順應潮流地賣起了咖啡,也做過一些小型的民謠演出等等,然而2015年12月1日,萬邦圖書城舉辦了在小寨的最后一場活動,同時正式宣布了書店將停業(yè)的消息。因為租金的壓力,萬邦的新店將遷往長安區(qū)。
在西安,小寨是一個公認的黃金商圈,也是南郊大學林立的教育區(qū)。2004年,為了尋求一個獨立、安靜的氛圍,萬邦圖書城從鐘樓方匯搬到了小寨東路,其門口掛著的老馬車轱轆寓意學富五車頗具特色。
然而12年之后,萬邦卻面臨搬遷,最不舍的還是萬邦品牌創(chuàng)始人魏紅建,“這是萬邦的第一家店,但面對巨額的房租壓力,不得不搬遷。”
2015年12月3日,剛剛宣布停業(yè)的萬邦書城的牌子已經被拿了下來,但關中大書房的牌子還在。走進這千余平米的關中大書房,放眼望去,這里沒有教輔書,文史哲書籍被歸類劃分后,有“茅盾文學獎”類、“女性讀物”類、“臺灣書系”類、“中華出版局”類等,甚至可以找到考古集成、洛陽陶俑、中醫(yī)古籍等冷門書籍。
這里隨處可以席地而坐,這也是鐘愛讀書的書友們最割舍不了的地方。一樓通向二樓的寬敞木制臺階上,隨便拉來一個坐墊便可以讀書,二樓主要是折扣區(qū)、咖啡茶點區(qū),還有書法區(qū)。
其實早在幾年前,房租的壓力就已經開始顯露,魏紅建說,“最早到這里每月的房租是40元一平方米,后來漲到了60元,去年漲到了90元。”以1000平方米面積大概估算,12年間,每年房租從48萬元漲到72萬元,2014年又漲到了108萬元。
“2014年就已經非常艱難,因為人文定位書店給讀者留出了很多空間,這些空間帶不來效益。”魏紅建惋惜,而且實體書店受到網絡沖擊很大,書的利潤越來越薄,一年的時間,萬邦虧損了至少五六十萬元。他認為,運營成本過高、網上書城分流比例大、圖書定價機制未建立是虧損的主要原因。
西安書店經營狀況調查:幾乎都在虧損
萬邦的停業(yè)、搬遷讓不少人扼腕嘆息,其實早在幾年前,萬邦就一直處于虧損的情況,在困境之下,有人退出,也有人選擇堅守。
位于西安解放路的書林,是西北地區(qū)最大的圖書批發(fā)市場。這里的書商大多經營書店已數年,歷經搬遷定于此處。
1月17日一大早記者來到解放路的圖書批發(fā)市場,臨街的三家店面不斷地把整齊的教輔書堆在板車上,一摞一摞核對要配送的書店或者學校地址,“這些都是教材,批發(fā)價統(tǒng)一都是五折。”店員邊放下一摞書邊說。
走進市場,這里一共有4層樓,但幾乎一大半書店都已經關門停業(yè)了,還在營業(yè)的店面,幾乎全部都賣的是中小學教輔、公務員復習資料以及一些地圖、字帖等等。走進三樓的一家書店,像一個小型的圖書館,盡管有部分的小說、文學讀物,但大部分陳列的都是小孩讀物,“這些年圖書行業(yè)不景氣,如果不是靠著教輔賺點錢,早就經營不下去了。”正在提貨的工人說,“主要靠的還是批發(fā),量大。”
從解放路書林離開之后,記者來到位于端履門的鐘樓書店,這里曾是西安地區(qū)唯一的書店和西北最大的書店,創(chuàng)建于1953年,于2008年3月搬遷至端履門十字西南角。
鐘樓書店也有5層,每一層銷售的圖書種類不一樣,包括有哲學、社會科學、政治、法律、經濟管理、文學藝術、文化教育、攝影、音像制品等,當天是周末,然而書店卻遠不如旁邊的商業(yè)區(qū)熱鬧。
這里的書全部是正價銷售,但購買的人并不多。“買的最多的還是字典、字帖等工具書,還有教輔類的都賣得很好。”一位店員說,“來書店的都是看書的多,買書的少,一些文件類的東西反而賣得很快,都是單位來幾百幾百地買。”
從一樓到五樓,聚集人氣的,全部是中小學兒童讀物,還有教輔區(qū)。在2樓記者看到,文學區(qū)最顯眼的地方,寫有暢銷圖書、銷量冠軍等字樣的書架,盡管是周末,不少學生已經放假,但光顧這里的半小時內也不足5人。
該店員透露,2015年全年鐘樓書店的營業(yè)額是600多萬,相比2014年下滑了50多萬。
共2頁 [1] [2] 下一頁
2015年移動閱讀市場達108億元 實體書店遇冷
倒掉一批實體書店 開店潮又起
實體書店倒閉潮 但MUJI要在中國賣書
網上書城轉攻線下 實體書店觸底反彈了嗎?
當當網擬3年內開千家實體書店 “錢”路迷茫
搜索更多: 實體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