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9年,來自新加坡益海嘉里就已經啟動了赴港上市的計劃,并在當年7月遞交了申請。但兩年過去,其在中國上市的目標依然遙遙無期。
本報記者獲悉,益海嘉里并沒有放棄上市計劃,只是更傾向于在國內A股上市,以便為其轉變?yōu)橐患?ldquo;中國公司”尋找突破口。
但是,這樣的算盤卻并非容易,尤其是隨著糧價不斷上漲,越來越多的人將矛頭指向四大外資糧商——ADM、邦基、嘉吉和路易達孚。
作為ADM持股的外資企業(yè),益海嘉里自然無法回避上述指責,而且由于旗下小包裝食用油品牌“金龍魚”占據了國內同行業(yè)市場第一的份額,益海嘉里被冠以“外資糧油寡頭”的稱號。
值得注意的是,益海嘉里正在試圖將其在食用油市場的“成功模式”復制到糧食市場,其所面臨的“操縱糧食價格”的指責越來越多。
“金龍魚”擺尾漲跌潮?
去年年底,面對不斷高漲的糧油價格,國家發(fā)改委率先約見了四家食用油龍頭企業(yè),要求四家企業(yè)的小包裝食用油4個月內不漲價。益海嘉里是被“打招呼”的唯一一家外資企業(yè)。在過去幾年,食用油的每次漲跌潮中,益海嘉里的“金龍魚”均游弋其中。
一個例子是,2009年5月中旬,在食用油價格持續(xù)低迷之后,金龍魚率先對旗下部分小包裝食用油產品的出廠價格進行上調。
盡管益海嘉里將此次調價解釋為原料價格上漲所致,但業(yè)內人士還是認為,金龍魚是通過提價刺激銷售。
類似的經歷曾多次發(fā)生,即使是金龍魚宣布因成本下降而下調部分產品價格,仍能讓食用油市場掀起波瀾。
一種流傳于市場上的說法是,益海嘉里旗下的“金龍魚”小包裝食用油占據國內市場40%-50%的份額,并帶來它在定價方面極大的權力。
金龍魚給記者提供的一份由央視市場研究股份有限公司所做的2008年食用油品牌市場占有率的調查報告也顯示,“金龍魚”排名第一,實際占有率為30.83%。而益海嘉里的另一品牌“胡姬花”排名第五,占有率為4.84%。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國內食用油企業(yè)負責人告訴記者,食用油漲價“不是供求和貨源的問題,而是油品被一兩家企業(yè)給壟斷了”。
業(yè)內人士認為,中糧和益海嘉里是目前國內食用油最大的兩家企業(yè)。一般而言,益海嘉里相對具有原料優(yōu)勢,市場敏感度較強,一般會率先發(fā)出漲價的訊號。中糧則會在益海嘉里發(fā)布這類信號后一兩天后做出價格上的反應。在這兩家巨頭做出漲價的舉措后,國內其他企業(yè)才蜂擁而上。
“現在食用油這兩家企業(yè)做得最大,他們不調價,其他企業(yè)也不敢行動。”
麥田里的觸手
而繼食用油之后,益海嘉里最近幾年開始在下游小麥(2876,4.00,0.14%)粉市場迅速復制金龍魚食用油的成功模式。在很多面粉加工企業(yè)眼里,去年以來小麥價格一路高歌,益海嘉里的大規(guī)模收購正是誘因之一。
“他們(益海嘉里)在全國各處收購小麥,需求很大!”去年夏天,一位國內面粉加工企業(yè)的負責人曾告訴記者,面粉加工利潤薄弱,而為了搶購小麥,益海嘉里不惜賠錢加工銷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