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在電商平臺上做好半成品這門生意,餐企與電商還在上下求索。“相較于糕點、饅頭等民生食品,生產半成品的產品線仍處于不成熟的階段,杏花樓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發(fā)時間和經費才能上架一款成功的半成品。”杏花樓食品電商業(yè)務總負責人張曉鳴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坦言。對于一家扎根在上海,以粵菜、本幫菜見長的餐飲品牌杏花樓,想要大規(guī)模上架半成品,并生產出適合鋪設全國市場的半成品,還是“萬事開頭難”。
據了解,經過測評和篩選后,杏花樓能成功量產銷售的半成品占研發(fā)時數量的10%,而成熟的月餅、八寶飯等品類可達到90%。張曉鳴承認一款成功的半成品上線,要經歷數輪“淘汰賽”。“打樣環(huán)節(jié)中,要嚴格執(zhí)行原料采購標準,包括產品的顆粒大小、產地,產品辣度、咸度的口味還要經過反復調整。此外,我們需考慮生產冷凍之后的口感,幾分熟的樣子,還要做到大眾消費者都能接受的烹飪時間、烹飪習慣。”
樣品達到標準只是第一關,距離量產還有一段路要走。產品篩選結束后,包裝盒比例、包裝設計、信息介紹、包材質量等都要一一敲定。這些環(huán)節(jié)全部合格后,這款半成品才能正式進入到生產環(huán)節(jié)。
像杏花樓這樣具有生產半成品能力的餐企,經歷數輪淘汰后,也僅能留10%的半成品上線電商渠道,眾多想要踏入半成品銷售行列的餐企或許“難上加難”。京東生鮮餐飲業(yè)務負責人李秋杰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有零售產品的餐企,例如嘉和一品、紫光園等,上架京東銷售半成品的速度更快,約7天左右,只要完成鏈條對接即可;對于沒有零售包裝產品的餐企,要花費大量時間和成本研發(fā)新品、菜系,甚至還要對接工廠資源。“這類餐企通常情況下均為首次接觸電商,對電商運營情況并不熟悉。”
電商與餐企在做半成品上可謂一拍即合,前者不存在地域限制,后者也想跳出區(qū)域的框架。然而,想要成功上線一款適合各地域消費者口味的半成品,兩者需要邁過眾多門檻。單從菜品的口味上來講,甜糯與酸辣就需要“綜合”。
杏花樓以粵菜和本幫菜為主,口味貼合南方消費者的甜口。當京東為杏花樓搭建一個無地域限制的銷售平臺時,后者自然要在口味上實現破與立才能從南方市場走向北方市場。“杏花樓推出了辣味的鐵板魷魚和酸辣味的酸豆角雞胗片。偏微辣和酸辣的口味在粵菜和本幫菜里是基本不會出現的,但更符合全國消費者的需求。”張曉鳴解釋。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自身發(fā)展基因的限制,很多企業(yè)的速食半成品面臨著市場定位、口味復原度、物流匹配等實際的轉型困難。海鮮水餃龍頭品牌船歌魚相關負責人曾表示,在涉足餐飲零售化初期,“由于純手工鮮凍水餃成本高,在原材料備貨、生產排期、銷售管理等方面都面臨很大的挑戰(zhàn),再加上缺少相應的市場數據,無法對消費者需求有更全面精確的了解,產品定位一直模糊”。
目前,多家企業(yè)進入合作流程,來自各知名餐飲企業(yè)的速食“拿手菜”將在京東、盒馬等渠道上線。線上購買、社區(qū)無接觸取貨、加熱即食、便于儲存,線下歇業(yè)的餐飲業(yè)通過電商“開張營業(yè)”。 2月6日京東發(fā)布“餐飲零售發(fā)展聯盟”倡議,截至2月15日,已經有76家餐企與京東對接上線半成品的流程。
受疫情影響,不少餐飲企業(yè)進入寒冬。主要依靠堂食的餐飲企業(yè)遭受重創(chuàng),對比之下,重視速食、副食、方便菜等產品開發(fā)、多渠道收益的企業(yè)則有望轉危為機,進一步通過電商開辟新市場。
Butcher牛排肉鋪是伴隨盒馬一路發(fā)展起來的“盒品牌”,在全國各地的盒馬門店中都有現場煎制牛排的檔口,主要為消費者提供堂食服務。在春節(jié)前期大量備貨的Butcher,在疫情暴發(fā)之后像許多餐飲企業(yè)一樣遭遇打擊,營業(yè)額一度跌至原來的15%,大量牛肉庫存無法消耗。
從提供現制現售的堂食服務,到轉化成半成品在盒馬線上銷售,Butcher做決策只花了兩天時間。這個應急舉措,也幫Butcher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到2月22日,Butcher的全國營業(yè)額達到了節(jié)前的140%。
張曉鳴對半成品的長線投入頗為認同:“疫情間接推動了半成品菜在國內市場的擴大。未來,半成品的銷量還將迎來新一輪的增量。”
來源:中新經緯 趙述評
搜索更多: 餐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