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韓國YSM行銷咨詢社長Yoon Suman表示:“目前在韓國制造的化妝品,以性價比高為競爭力的結(jié)構(gòu)越來越困難。”他強調(diào),“如果品牌知名度不夠,不是差異化產(chǎn)品的話,生產(chǎn)和銷售部分最好推行本土化戰(zhàn)略”。
韓國化妝品在中國的黃金時代,正在走向沒落。
韓國美妝集團愛茉莉太平洋發(fā)布的2018年財報顯示,該集團在2018年的營業(yè)利潤同比下降24.9%,大眾品牌依舊沒有止住下滑步伐,此前在中國賣得很火的悅詩風吟下滑7%,伊蒂之屋下滑16%。
LG生活健康雖在去年實現(xiàn)了銷售額和營業(yè)利潤的雙增長,但大眾品牌同樣在下滑,旗下的菲詩小鋪2017年的銷售額同比下滑16.6%,2018年則直接退出了中國市場。
韓妝正在丟失中國的市場份額,它一定很懷念十多年前的光景:
那時候,中國年輕人著迷于韓劇,受《藍色生死戀》《浪漫滿屋》等韓劇影響,韓國服飾、飲食、妝容等文化迅速成為中國的潮流趨勢,年輕人爭相模仿。這種文化傳播的趨勢被稱為“韓流”。
借著韓流的涌動,韓國化妝品迅速沖入中國市場。
韓國化妝品在中國的黃金時代
2002年,韓國第一大美妝集團愛茉莉太平洋旗下的蘭芝進入中國市場;2006年,有“韓國寶潔”之稱的LG生活健康將旗下的護膚品牌“Whoo后”引入中國;2007年,嘗到甜頭的愛茉莉太平洋又將旗下的另一個品牌“夢妝”推向中國。韓國第四大化妝品集團AbleC&C株式會社也不甘落后,引入了彩妝品牌“MISSHA(謎尚)”……
根據(jù)中國產(chǎn)業(yè)信息研究院的數(shù)據(jù),2000年時,韓國化妝品行業(yè)的產(chǎn)值為3.1萬億韓元,到2010年時已達到6萬億韓元。在海外市場沒有完全打開的情況下,增長點主要來自于中國。
1987~2016年 韓國化妝品市場產(chǎn)值
2010年后,隨著歐美和日本化妝品牌的進軍,以及國產(chǎn)化妝品牌的集中出現(xiàn),中國化妝品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但得益于多年的市場培育、韓流文化和產(chǎn)品創(chuàng)新,韓國化妝品仍是主要玩家。
尤其是《來自星星的你》《繼承者們》等劇的播出,讓韓國美妝品牌成功俘獲了90后群體!秮碜孕切堑哪恪分校琴t使用的氣墊BB品牌IOPE很快在網(wǎng)上被大量搜索。
蘭芝氣墊BB在2014年賣出了117萬支,2013年,他們找美妝達人進行密集推廣,銷量也不過十幾萬支而已。
韓國護膚品牌悅詩風吟于2012年在上海吳江路開設了第一家門店,隨后以每年60~70家店的速度擴張。該品牌在北京三里屯店開業(yè)的第一天,中國消費者從凌晨4點便開始排隊搶購;鹕侥嗝婺ず鸵豢顨鈮|BB霜大受歡迎。
伊蒂之屋、Skin Food、Too Cool For School、It's skin等韓妝品牌也在這段時間里乘勢而起。紛紛推出蝸牛霜、毒蛇精華等產(chǎn)品,用新奇的賣點吸引消費者。
2015年,中國市場消化掉了韓國化妝品出口總量的40%,是名副其實的重點市場。韓國化妝品正在享受屬于它的黃金時代。
韓妝的敗退
改變發(fā)生在2016年11月。
“薩德事件”的發(fā)生,讓中韓關系變得緊張。盡管中國并未頒發(fā)“限韓令”,但是文娛、貿(mào)易等行業(yè)還是受到了影響。
擁有雪花秀、蘭芝、HERA、悅詩風吟、夢妝等品牌的愛茉莉太平洋集團,在2017年上半年的凈利潤同比下降34%。
當年的廣州美博會上,韓國參展商比上一年減少,成交量也大幅下滑。相關媒體的問卷數(shù)據(jù)顯示,84%的代理商認為韓國產(chǎn)品該抵制,71%的商家收到消費者的抵制表態(tài)。
2017年,中國化妝品市場上,市場份額占比前10的公司里,只有一家韓國公司(愛茉莉太平洋)。
實際上,薩德事件只是一個導火索,以下4個問題證實了韓國化妝品的敗退已是必然趨勢。 共2頁 [1] [2] 下一頁 關注公號:redshcom 關注更多: 韓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