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七八十年代曾經風靡全國的飛躍、回力和雙星球鞋都是一代人的回憶,但是在新興國內品牌崛起和知名國際品牌入侵的背景下紛紛陷入了沉寂。新的時代,這三家擁有濃重國資背景的老牌鞋企都在謀求著轉型和升級。
“一位現(xiàn)在還在堅持穿飛躍球鞋的老人回憶,80年代初穿飛躍球鞋就是貴族,每天把鞋擦得很白,一點泥都不沾,這種愛干凈甚至被認為是‘輕浮’。一個學生,如果在班里沖大家炫耀他有飛躍球鞋的鞋票會很快吸引女生的目光。”
這段描述來自于飛躍運動鞋官網的品牌介紹。盡管在一個沒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看來有些夸張和戲謔,但是每一個當事人都會告訴你:“當時就是這樣”。
飛躍牌球鞋流行于上世紀60至80年代,它的崛起和輝煌帶有強烈的時代印記:物質生活極度匱乏以及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而幾乎同時風靡的另一款球鞋——回力,比飛躍誕生的更早,在當時的風頭有過之而無不及。老中國女排穿著回力球鞋奪得第二十三屆奧運會冠軍的畫面,成為了一代國人的珍貴回憶。
時間推移到90年代,甲A聯(lián)賽的崛起掀起了足球運動的熱潮,當時雙星生產的帶有膠釘?shù)那蛐欢瘸蔀橹行W生的“標配”。盡管沒有回力和飛躍鞋瘋狂的全民普及度,但是對于很多80后90后來說,關于童年的記憶里都會有這么一雙黑色球鞋。
再后來中國的運動鞋產業(yè)就迎來了廣東和福建系鞋廠的時代,安踏、特步、李寧等品牌迅速占領市場,成為新一代的國貨象征。與此同時,耐克和阿迪達斯等國外名牌強勢進入中國市場,收入水平幾十年來不知翻了多少倍的國人有了更多的選擇。曾經輝煌的經典國貨品牌就此沒落,逐漸淡出了國人的視野。
但沒落不意味著消亡,這些影響了一代人的品牌紛紛尋求轉型。與新興的安踏李寧們不同,飛躍、回力和雙星都脫胎于傳統(tǒng)的國營企業(yè),轉型之路并不平坦。
飛躍歸屬權多次輾轉,賣到了國外卻跟自己無關
飛躍球鞋誕生于1959年的上海,前身是上海膠鞋一廠,上海膠鞋一廠的前身則是大孚橡膠廠。1986年上海膠鞋一廠改制,飛躍重歸大孚橡膠廠。1990年,大孚橡膠廠將飛躍鞋的商標使用權給了上海大博文鞋業(yè)有限公司,但是商標的專用權仍然歸大孚橡膠廠所有。然后大博文又歸入到上海雙錢集團名下,再后來雙錢集團將飛躍的商標使用權授權給了上海生龍鞋業(yè)有限公司。
經歷了一系列經營權和商標權變更后,目前在生產飛躍球鞋有兩家企業(yè):除了擁有商標授權的生龍鞋業(yè),隸屬于雙錢集團的大博文為了保證原有工廠一兩百號工人的飯碗,獲得允許后依然可以生產一部分老款飛躍鞋。
飛躍鞋混亂的經營權和商標權歸屬讓其一次次錯過發(fā)展機遇,更無暇顧及長期存在的假貨問題。除此之外,飛躍始終將自身定位在低端市場,產品價格多在幾十至一百多元的區(qū)間,其中經典老款的飛躍鞋單價僅為35元。
關于飛躍鞋,還有一個很多人都知道的故事:它在歐洲成了價格不菲的潮流單品。
事實也確實如此,2005年時旅居上海的法國人Patrice Bastian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飛躍鞋,一眼就發(fā)現(xiàn)了其中的潮流元素和商業(yè)價值。隨后他找到了當時擁有飛躍商標使用權的大博文鞋業(yè),經過協(xié)商獲得了飛躍的口頭商標授權。但是由于商標專用權仍在大孚橡膠廠,所以實際上大博文的口頭授權并不合法。
無奈的是,法國人已經搶先在歐洲注冊了FEIYUE商標,又找到其他的中國工廠代工生產。在歐洲賣到幾十歐元一雙的FEIYUE鞋實際上與大孚橡膠廠、大博文鞋業(yè)和生龍鞋業(yè)均無任何關系。
飛躍品牌的擁有者還在以生產制造的觀念在經營,既缺乏相應的營銷手段和渠道推廣,也沒有足夠的知識產權意識。時至今日,依然定位低廉、缺乏產品附加值的飛躍球鞋在轉型之路上遙遙無期。 共2頁 [1] [2] 下一頁 把球鞋賣給鹿晗 小李子的生意怎么能做這么大 聯(lián)手美國高科技材料公司 安踏將推“防臭球鞋” 美國球鞋零售商登陸天貓國際 主打直郵到家 西班牙華人倉庫再被查 查獲6400件假冒名牌球鞋 UA和阿迪也出現(xiàn)在二手球鞋市場 和耐克不太一樣 搜索更多: 球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