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服務主要包括四個環(huán)節(jié):快件攬收、快件中轉、干線運輸和快件派送。把它們比喻成“四節(jié)甘蔗”,順豐采取自營模式從頭啃到尾。其它快遞公司采取“自營+加盟”模式,自己啃中間兩節(jié)——“快件中轉”和“干線運輸”兩節(jié),頭上的“快件攬收”和尾巴上的“快件派送”讓加盟商去啃。
根據“自營”還是“自營+加盟”,民營快遞公司的分野涇渭分明:順豐、非順豐。
按照上述標準,采取自營模式的京東物流似乎與順豐同出一門。其實,京東物流與所有的快遞公司的差別遠遠大于順豐與其它快遞公司。
“非順豐”公司份額擴張
2017年,順豐業(yè)務量達30.5億件,同比增長18.3%,但市場份額卻下降0.5個百分點至7.6%。也就是說,“自營+加盟”模式的市場份額超過92%且在緩慢上升。
中通保住了“王座”,2017年業(yè)務量達62.2億件,市場份額為15.5%,較2016年高0.9個百分點。曾經距離中通僅一步之遙的圓通,盡管2017年業(yè)務量凈增6億單,市場份額卻降至12.6%,與中通的距離拉大了。
2017年,韻達、百世的表現可謂“如狼似虎”,業(yè)務量分別凈增14.8億和15.7億,增幅分別為45.6%和71.4%。
孟子說“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用戶需求也總是千差萬別?爝f貴重物品或重要合同/證件時,用戶最在意的是安全、快捷,對價格不敏感。自營模式起點高、服務品質有保障,對高端需求來講,順豐曾經是無可替代的選擇,但沒有人買兩提衛(wèi)生紙還要用順豐半日達。
順豐市份額下降有兩方面的原因:
一是電商向縱深發(fā)展,從低線城市獲得大量網購訂單,順豐顯然不是首選;
二是采取“自營+加盟”快遞公司中的佼佼者已成為巨頭并紛紛登陸資本市場,管理水準及人才、技術、資金實力日新月異,承攬高端訂單的條件已經成熟,開始分流順豐的傳統(tǒng)客戶。
“吃甘蔗”的姿勢不一樣
順豐業(yè)務量排在“三通一達”之后,2017年又被百世快遞超過,但順豐的營收、凈利潤卻遠超同行。為簡明起見,本文僅以申通、圓通為樣本與順豐進行對照。
2017年,順豐、申通、圓通快遞業(yè)務量分別為30.5億件、39億件和50.6億件。這一年,順豐營收710.9億元,申通、圓通分別為126.6億和199.8億。可以看到,申通、圓通營收加起來不到到順豐的一半。
2017年,順豐單票快遞業(yè)務收入23元,圓通、申通分別為3.84元和12.3元。懸殊差距由兩方面的原因導致:首先是模式不同,順豐把四個環(huán)節(jié)的收入統(tǒng)統(tǒng)據為己有。
順豐收費也遠遠高于行業(yè)平均水平。2014年,順豐單票收入為23.6元,比行業(yè)平均值高60%;2017年,順豐單票收入降了五毛錢,而行業(yè)均價僅2.48元,順豐比行業(yè)平值高87.8%。
面對激烈的行業(yè)競爭,順豐的策略顯然是先收入再保份額。但這也是出于無奈,2017年扣非凈利潤率僅為5.2%,如果拿優(yōu)質服務去打價格戰(zhàn)必然陷入巨虧。
假如沒有上市,順豐或許有其它的選擇。
順豐賺的是辛苦錢
順豐收費那么高,凈利潤率那么薄,錢都到哪里去了?
順豐收費比行業(yè)平均價格高80%,但毛利潤率未見有多高。2015年,順豐毛利潤率為22%,比申通、圓通分別高5個百分點和9個百分點。
2017年,申通與順豐的差距縮小到2個百分點。圓通毛利潤率只有11%,營收增速亦明顯低于申通和順豐。
順豐營收成本主要包括外包、薪酬、運輸成本、辦公及租賃、物料、折舊及攤銷等。2017年,這六項支出累計起來占營收的77.8%。
其中外包成本279億、營收的39%;薪酬支出100.7億、占營收的14%;這兩項成本合計高達380億、占營收的53%,主要都是人力成本。
共2頁 [1] [2] 下一頁
億元福利 | 618網咖專屬福利來襲!京東優(yōu)惠等你來拿!
京東、蘇寧、盒馬等線下瘋狂開店 房企助力新零售落地
京東幫智慧社區(qū)店正式開業(yè) 2018年要開100家
京東力推自己電子面單:加碼用戶數據防御戰(zhàn)
榴蓮控“聞風而動” 京東生鮮造了一個讓人“愛恨交加”的快閃店
搜索更多: 京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