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觀察網訊:“高利率回報”、“買一送一”、“年交分紅”……近期,半島網報道了一些保險公司為拉攏客戶,各種花招層出不窮,尤其是冒充銀行工作人員的招數,更是讓顧客防不勝防。對此,記者統(tǒng)計發(fā)現,平安人壽、海爾紐約人壽、中英人壽、華夏人壽等保險公司均曾被列入“忽悠名單”。
案例一:“高利率回報”誘人合同卻只字不提利率
11月1日,住在李滄區(qū)的于大媽到樓下某銀行交供暖費,一位工作人員給她介紹了一款“高利率回報”的理財產品,承諾年利率達8%以上,在其勸說下,于大媽回家拿出4000元的養(yǎng)老金,購買了這一款產品。
其后幾天,于大媽多方打聽發(fā)現,這種高回報根本就是子虛烏有,合同里邊也沒有提及,著急之下,于大媽多次到銀行,要求保險公司退還所交的4000元現金,并撤銷這款產品。但是保險公司屢屢拒絕,8日,再次到銀行討要的于大媽,情緒激動下,引發(fā)了腦溢血,被送進醫(yī)院重癥室。
案例二:死存錢不如活理財除了利息還能拿分紅
王大媽省吃儉用,幾年下來,身上有了2萬多元的積蓄,考慮到平時沒有大的花銷。今年10月份,她到市南區(qū)一家郵政儲蓄銀行,想將錢存?zhèn)3年定期。等待存錢的過程中,郵局一位姓徐的工作人員告訴她,存三年不如存六年,不僅是每年有700多的利息,每年還能拿到兩三千的分紅。在遇到急事的時候,也能隨時將錢取出來。50多歲的王大媽由于年齡比較大,平時老花眼的毛病也挺嚴重,就在工作人員的指引導下,填寫上相關的內容。
后來女兒發(fā)現后,才知道這就是一款平安保險的保單。想要退保時,郵政儲蓄銀行卻表示合同已簽字,也過了10天的生效期,不同意退保。 案例三:買理財送保險 “買一送一”原是障眼法
不止是老年人容易被忽悠,一些年輕人對這些花招也是防不勝防。在市南區(qū)工作的張女士說,前段時間他她到單位附近的建設銀行辦理業(yè)務,由于手頭比較寬裕,想每年拿出一部分錢來理財,在工作人員的介紹下,她選中了中英人壽的一款理財產品,稱專業(yè)的理財團隊,能讓利潤最大化,減小風險。
心動之下,張女士當時就花了1萬元購買了一款,以后4年每年交1萬,10年之后取出來。簽字的時候發(fā)現,協議上還有一款保險產品,工作人員解釋說這是贈送的產品,并不另收錢,屬于“買一贈一”類型。
后來張女士偶然間發(fā)現,自己所購買的產品,保險才是重要部分, 理財只是附帶的,合同上并沒有將年利潤寫進去,只是含糊的說了年景好的時候,會有比較理想的回報,但是由于過了猶豫期,保險公司拒絕退錢。
銀保產品低風險低收益購買前要看清協議
業(yè)內人士指出,近幾年,一些銀保產品成了“被騙保”的重災區(qū)。有些保險推銷人員為了拉攏客戶,各種花招層出不窮,讓顧客防不勝防,導致投訴愈加嚴重。不過總的來看,這些手段“萬變不離其宗”,根本上還是拿高利率、年分紅、零風險等做文章,夸大高收益一面,避開一些風險,甚至是只字不提。只要顧客平常到銀行存款,小心謹慎一些,就能避免上當。
“銀保產品確切來說,應該是一種低風險的理財產品,收益一般也不會高于普通的理財產品。”業(yè)內人士指出,只要是理財產品,多多少少都有風險,如果手里有余錢,適當的購買一款也可以,但是不要被保險公司給出的誘人前景誘惑,購買前一定要仔細看協議。同時還需要注意,大多數產品合同上還要求投資者親自抄寫一遍:“請您在空格處抄錄本人在此確認:本人已經閱讀本理財產品的風險提示,充分了解并清楚知曉本產品的風險,愿意承擔相關風險。”
此外,購買保險一般都有猶豫期,投保人購買保險后如果感覺不太合適,可以選擇在猶豫期退保,并不會造成任何損失。
面訪問卷代客戶簽名 華夏人壽陜西分公司被罰1萬 華夏人壽跑馬圈地 患上“保費饑渴” 華夏人壽被指銷售誤導 華夏人壽被指銷售誤導 儲蓄理財產品變保險遭訴 中英人壽避談風險致投保人損失利息 被指欺騙 搜索更多: 中英人壽 華夏人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