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在疫情之下“重啟消費”和進一步提振經濟,據記者不完全統(tǒng)計,全國已經有浙江、湖北、湖南、北京、廣東、遼寧、山東、貴州、江蘇、安徽、河北、四川、江西、寧夏、廣西、重慶等多個省市的地方政府宣布發(fā)放居民“消費券”,總金額已經達到百億規(guī)模,尤其是“五一”小長假期間,更是力度空前。
來自國家統(tǒng)計局的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我國GDP同比下降了6.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19%。目前,消費這駕“馬車”,已經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最大的動能,2019年的數據顯示,由消費拉動的GDP增長占比高達57.8%。因此,在疫情下,消費增長對于經濟復蘇至關重要。
消費券對拉動消費、提振經濟的實際效果到底如何?近日,來自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研究團隊經過調查研究后,最新發(fā)布了《疫情下的消費重啟:基于中國城市消費券發(fā)放的大數據分析及政策建議》報告(下稱《報告》),探討消費券發(fā)放的實際效果和未來建議。
杭州1元消費券拉動3.5元新增消費 個別地區(qū)乘數效應達11倍
3月2日,山東省濟南市率先宣布發(fā)放2000萬元消費券。隨后,全國陸續(xù)有多個省市地區(qū)宣布向公眾發(fā)放消費券。最“豪橫”的當屬是浙江,僅杭州、溫州兩地就已經發(fā)放了超過34億元的消費券。而受疫情影響最為嚴重的武漢,也通過支付寶等平臺發(fā)放23億元消費券,其中5億為政府出資,剩余18億由平臺匹配。而南京、合肥、青島、北京等地向公眾發(fā)放的消費券也都超過了億元級別。
此外,也有很多平臺和企業(yè)參與到各地政府的消費券計劃中。淘寶天貓、京東、蘇寧、拼多多、騰訊、滴滴等都宣布發(fā)放大力度的消費券。
4月9日,商務部新聞發(fā)言人高峰在例行發(fā)布會上透露,杭州發(fā)放的消費券已核銷2.2億元,帶動消費23.7億元,乘數效應達10.7倍;鄭州首期發(fā)放5000萬元消費券,發(fā)放兩日核銷1152.4萬元,帶動消費1.28億元,乘數效應達11倍。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金融學系教授劉俏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報告》的研究團隊,針對杭州消費券的實施情況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研究,然后發(fā)現,消費券在杭州的刺激消費效果是比較明顯的,杭州的實踐顯示邊際消費傾向(MPC)在3.5以上,即政府1元錢的消費補貼能夠帶來平均3.5元以上的新增消費,而且這個新增消費并不是“消費提前”所致,即消費券過后,消費恢復常態(tài)后并無明顯下滑。
自3月27日起,杭州市通過支付寶平臺分4期發(fā)放數字消費券,杭州常住人口均可申領,每人每周限領一次,申領后可在線下各類商家使用,使用有效期為1周,消費滿額后直接抵扣。3月27日第1期發(fā)放200萬套總價1億元消費券,4月3日第2期發(fā)放150萬套總價1.5億元消費券,隨后2期發(fā)放數額與第1期相同。
根據從首期200萬套消費券中隨機抽取的10萬樣本研究,劉俏表示,首期發(fā)放的數字消費券在有效期內核銷比例達70.2%,即樣本中獲得消費券的消費者在7天有效期內平均使用3.51張券,結果顯示這35.1元的政府財政補貼帶動了124.6元的新增總消費,拉動效應達到了3.5倍以上。
更為值得關注的一點是,傳統(tǒng)方式拉動消費比較“困難”的高年齡人群,對于消費券卻更加敏感。比如,杭州的消費券消費拉動效應在年齡維度上呈倒U型,即41-50 歲人群的消費拉動效應最強,杠桿倍數達到4.2倍,更大范圍來看,41歲以上消費者新增消費額和杠桿倍數,要高于青年人群。
從現金到數字消費券的中國方案
消費券并不是新生事物,它實際上是政府刺激經濟的一種短期政策工具,但之前國外發(fā)放消費券對消費刺激效果并不是特別理想。新增消費比例并不高,而且消費者的行為和消費傾向長期并沒有改變。 共2頁 [1] [2] 下一頁 搜索更多: 消費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