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街頭上的共享單車越來越多,在方便大家出行的同時,也隱藏著令人不安的隱患。近日,有讀者給本報生活實驗室欄目打來熱線電話:“共享單車使用的人很多,常常是別人騎完了下一個人接著騎,而且自行車車把都是用手直接觸碰的,也不知道干凈不干凈。”那么,共享單車車把上到底有多少細菌?和平時自家使用的自行車相比,是否細菌數(shù)量更多?記者對此進行了相關的細菌培養(yǎng)實驗,結果顯示和自用自行車相比,因為共享單車使用的人多,車把上的細菌數(shù)量要多出很多。本欄目也建議大家在使用完共享單車后,一定要洗手。
調查
九成騎行者不會在意車把是否干凈
隨著氣溫轉暖,記者注意到騎行共享單車的人越來越多,不過不少騎行者在使用共享單車時,并沒有戴手套。記者在走訪時也注意到,不少共享單車停放在車站、醫(yī)院甚至是垃圾站附近。“有些車輛停放的地方臟亂差不說,環(huán)境比較復雜,真擔心會沾上細菌。”一位路人如是說。
記者在街頭隨機采訪了30位共享單車的騎行者,其中有28位騎行者表示他們不會擔心共享單車車把上是否有細菌。“騎車只是趕時間,我不會在意這些問題。”掃完碼正準備蹬車的王先生告訴記者,他有一位比較講究的同事會在騎車前用濕紙巾將車把擦一擦。
實驗
共享單車細菌數(shù)量明顯多
記者在采訪中發(fā)現(xiàn),騎行單車者最常接觸到的單車部位是車把和車座。本報記者從目前市面上三種常見的共享單車車把上,分別取樣,通過細菌培養(yǎng)的方式來看這些車把內是否存在細菌。
記者在東單附近分別對摩拜、ofo、小藍車以及普通自行車的車把進行取樣,共采集12個樣本,每種類型的車輛3個。在采樣過程中,記者先用無菌采樣棒對車把處進行擦拭,擦拭面積為2平方厘米。擦拭之后,將采樣棒放入盛有5毫升生理鹽水的采集器內,充分震蕩,使采樣棒上的細菌能夠與生理鹽水進行充分混合。
隨后,記者用一次性吸管從采集器內吸取1毫升的生理鹽水,將其均勻滴在細菌培養(yǎng)試紙上,并將其放入電熱恒溫培養(yǎng)箱進行培養(yǎng)。
48小時后,記者看到細菌培養(yǎng)試紙上開始出現(xiàn)紅色的小點,這些紅色小點就是不斷分裂繁殖的細菌菌落。12個樣品中有4個樣品沒有出現(xiàn)細菌菌落,其余出現(xiàn)小紅點的試紙中,菌落數(shù)量最多的有270個,該樣本來自一輛ofo。而普通自行車上的菌落數(shù)量分別是10、20和65。 共2頁 [1] [2] 下一頁 共享單車無條件免押金?專家:若啟動或使行業(yè)洗牌 今年共享單車類投訴已超900件 上海市消保委:充值應理性 60億共享單車押金急需監(jiān)管 專家呼吁政府介入 共享單車押金誰來監(jiān)管:40億元資金安全沒保障 共享單車押金沉淀存風險 專家:應實現(xiàn)銀行監(jiān)管 搜索更多: 共享單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