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代替人工,適合上新聞但在餐廳里現(xiàn)階段不實用!”
近日,麥當勞CEO克里斯·肯普欽斯基在接受采訪時,發(fā)表了對于餐廳機器人的看法。
他還補充說:“經濟上來說并不劃算,不一定有足夠的空間,而且要投資很多基礎設施,還要考慮效用和空氣調節(jié)系統(tǒng)等等。暫時還沒有基礎廣泛的解決方案。”
近幾年,各種各樣的炒菜機器人、傳菜機器人、拉面機器人等等,以及機器人主題餐廳,都在國內餐飲業(yè)炒得火熱。但同時機器人被認為噱頭大于實用的說法也從來沒有停止過。
作為一家快餐巨頭的CEO,肯普欽斯基的話正道出了當下機器人在餐飲行業(yè)運用的現(xiàn)狀!
引入、維護成本過高,“經濟上來說并不劃算”
面對持續(xù)高漲的離職率和人力成本,很多餐飲企業(yè)被壓得喘不過氣,此時成本可控且兼具“不會累”標簽的餐飲機器人成了餐飲企業(yè)的“救命稻草”,大家都想通過智能化的機器人達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但是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用機器人代替人工真的能節(jié)約成本嗎?
目前餐飲行業(yè)引進的機器人分有軌機器人和無軌機器人兩種,價位從1.5萬元到6、7萬元一臺不等。而且機器人時常需要軟件更新,除去前期的投資外,還需要專業(yè)團隊日常維護,這樣算下來,成本遠高于用人。
如果覺得買斷太貴,市面上有專門租賃機器人的公司,一個機器人的租金在3000~5000元(按租賃數(shù)量浮動),而目前一名餐廳服務員正常的月薪在3000元左右。
綜合來看,如果是一次買斷,前幾年在人事成本上并沒有節(jié)省到,但卻多了維護成本的支出。如果用租的,最低也要3千元,其實跟一個服務員差不多。
“一臺炒菜機器人廚師采購價10萬元,傳菜機器人一臺3萬-4萬元,再算上預鋪軌道、維護成本,一家機器人餐廳在機器人上的花銷就得20萬元。”
長沙某餐飲品牌運營人員介紹,機器人餐廳是其品牌第4代門店,但機器人仍然是被動式服務,且改造成本及后期維護費用偏高,品牌在改造第5代門店時,逐步撤走了機器人。
“還要考慮效用問題”,做不到完全“替代”人工
除了節(jié)約不了成本,目前餐廳機器人在工作能力上也和人工有差距,還做不到完全“替代”人工。“顏值有余,但實力不足”是目前許多餐飲人對餐廳機器人的評價。
由于現(xiàn)階段機器人餐廳的運營模式還不夠完善,多數(shù)機器人只能用于簡單的端菜、迎賓等服務,而且還不能端太多湯水的食物。此外還存在上菜過程中容易灑落打翻、不能點餐和加水、無法對顧客的要求作出有效反應、到達餐桌旁還需要顧客自己起身端餐等問題,大部分時候仍需要人工干預。 共2頁 [1] [2] 下一頁 關注公號:redshcom 關注更多: 機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