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年六月份,為沖刺上半年業(yè)績,實體店及電商的各路商家,紛紛使出渾身解數(shù),去打響“年中慶典”。
然而實體商場即便使出渾身解數(shù),推出一系列的讓利促銷和體驗活動,依然難以掃除消費者對促銷的疲態(tài)感。根據(jù)中華全國商業(yè)信息中心的數(shù)據(jù),2016年5月份,全國百家重點大型零售企業(yè)零售額同比下降6.1%,相比上年同期也放緩了9.2個百分點。
反觀電商,京東618、天貓粉絲節(jié)、蘇寧618年中慶,你來我往,活潑熱鬧。在最終戰(zhàn)績上,電商也可謂人氣大豐收:京東6月1~18日累計下單量超過億單,蘇寧618高峰時期吸引近500萬用戶體驗比價……
此時,一些實體零售從業(yè)者要問了,比價格優(yōu)惠度,我們不輸線上,比活動豐富度,也不輸于線上,但為何參與度要差電商這么多?
爆品才是引流的硬道理
對于商場而言,無論你的活動有多精彩,價格有多劃算,如果消費者感知不到,這些動作都起不到絲毫價值。在筆者看來,作為商場,最核心的價值便是商品,然而實體店在做大促預熱時,商品信息這一環(huán)卻是缺失的。
通常,商場年中慶會打出服飾低至三折、五折;餐飲送券、支付返;除此之外還會推出滿減、積分、抽獎、贈禮等活動,讓利消費者。雖然優(yōu)惠力度空前的氛圍營造的很足,但是對于消費者而言,需要的信息還遠遠不夠。
試想,是籠統(tǒng)的“服飾低至三折”口號容易引發(fā)購買,還是能直接查看包含款式、花色、價格的商品介紹更有機會?此外,即便消費者在優(yōu)惠的刺激下,來到商場,面對10余萬方的商場,上百家的門店,如何才能便捷的挑到想要的商品?要知道一個購物達人,每次逛街的深度也只在mall 20%的內(nèi)容左右。
反觀電商,每逢大促,除了紅包、互動游戲等花樣繁多的玩法,還有一大重頭——大促線上主會場。在主會場里,囊括女裝、男裝、數(shù)碼電器、母嬰、食品、日化等日常生活中需要的方方面面。消費者至少可以在大促前一周,瀏覽款式、價格、介紹,挑選想要的商品。
為了更有效的促成銷售,在主會場,往往展示的是一些常規(guī)價格1-5折的爆款商品,用來來“勾引”顧客,鎖定消費。為此,每年雙11天貓的運營小二會花費很多精力在選品上,最終這些爆品,為網(wǎng)店帶來可觀的流量和轉(zhuǎn)化率。
事實上,在商場在大促時,也會有一批爆款商品,只是這批商品被陳列在每個店鋪內(nèi),用來招徠已經(jīng)進到購物中心的顧客,對于更多商場外的人來說,這件衣服參與活動后,對她有很大吸引力,然而卻未被人知。
通過電商與實體店大促對比,能看出最大的不同點在于,電商借助了互聯(lián)網(wǎng)的便利,通過線上主會場,全面直觀的展現(xiàn)出店鋪核心競爭力——商品,提前做到供需信息的對稱。而實體店要實現(xiàn)這一切,則需要活動開始后,消費者進到店內(nèi)才能獲知。
所以當前商場面對電商競爭,最大的掣肘在于,貨品信息與消費需求的不對稱,在做促銷時,缺乏有效的引流手段。 共2頁 [1] [2] 下一頁 三問鄭州商場年中慶:三大購物中心當天客流超20萬 “年中慶戰(zhàn)役”打響 南京各商場大打“套路”牌 商場“年中慶”即將開戰(zhàn) “打折”是否依然有效? 為沖買氣 臺灣百貨紛紛推出年中慶 遠百業(yè)績預估上漲 商場年中慶大促剛結(jié)束 品牌又主動降價搞促銷 搜索更多: 年中慶 |